广州市少年宫
   
 
  公共服务
      科技馆
      爸妈义工队
      童书坊
      班级博客
      优秀文化推荐栏
      漂亮妈妈俱乐部
      童植圃
      百艺坊
      广州儿童博物馆
      红领巾议事堂
      儿童媒介素养教育中心
      成长教育中心
 
 
首页>> 成长教育中心>> 正文

整合资源,迈入成长教育的新时代

May 30, 2007   作者:黄南冰   信息来源:原少年宫网站(2005年8月31日)

标签: 整合资源,迈入成长教育的新时代 
此文章已经观看 1,083 次,而且有 0 篇回复
 

导 读: 本文尝试从青少年宫的服务对象--成长中的青少年作为研究主体,从而探索青少年宫今后的发展走向和目标。"成长教育"是涵盖儿童、少年到青年的全过程,是一门包含知识传承、技能培训、素质教育等在内的全面的综合的边缘的科学,少年宫作为联结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纽带和桥梁,已具有综合性和多功能性,应该成为"成长教育"的权威机构,"成长教育"应当成为今后青少年宫教育的主题词,成为青少年宫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主题词:成长教育 权威

      进入21世纪以后,时代发展的节奏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不进则退,守则败,改革是唯一的出路。但是怎样改?改革开放前20年是实践创新,现在则是要理论创新、观念创新,并通过理论创新进一步带动制度创新。少年宫是有代表性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象,通过对少年宫资源的全面分析,通过对改革开放20年少年宫探索和实践得失的分析,通过对新的历史时代要求的把握,提出有历史穿透力和理论高度的整合性教育理念,是我们进行"理论创新"的要旨;围绕资源整合的主题,从历史、现状、时代要求等方面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规划,是21世纪少年宫发展战略构想的要义。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以少年宫所面向的孩子,即从幼儿到18岁的青少年的"成长"为主题,因为一个人成长的过程所受的教育主要来自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少年宫教育作为连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纽带和桥梁,已具有综合性和多功能性,所以我们全面提出"成长教育"理念,以此统一认识,明确目标,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全面推动少年宫新时期各方面的工作。

一、少年宫资源的历史分析
      1、寄托理想的"成长精神"是少年宫重要的社会化精神资源 1931年,苏联政府把圣彼得堡1741年建成的阿尼奇科夫皇宫送给少年儿童,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少年宫",全称是"少年儿童艺术宫",成为苏联以及后来的社会主义国家少年宫的起点。新中国成立以后不久,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共青团、妇联及教育部门的具体领导下,50年代在一些大中城市,借鉴苏联少年宫的模式,建立了第一批少年宫,并逐步发展到全国各地,形成规模。 少年宫从名称到历史渊源、隶属关系,都有明显的苏联色彩。在今天这个已经发生了巨大历史变革的时代,中国的"少年宫",是为数不多仍然保持着前苏联体制色彩,却不断焕发活力、为广大人民群众热爱的中国社会基层单位。三千多中国少年宫(含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在今天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力是广泛、巨大的。这一现象本身就是说明问题的,也正是我们所有思考、构想的基础与资源。历史、文化、政治、意识形态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例如在非洲,经济、市场可能是压倒性的因素,但是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文化传统、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力,正在越来越为人们所重新认识。 中国的少年宫,伴随着新中国,走过了逾半个世纪的历史,并且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也伴随着几代人的成长,建立起了一种寄托理想主义的、有强烈荣誉感的"成长教育",成为少年宫的重要社会化精神资源。 因为,中国的少年宫,是培养"祖国花朵"成长的园圃。理想主义的色彩,健康向上的朝气,活泼欢快的笑语,成为少年宫与生俱来的天赋的"成长教育"。自信心的培养,荣誉感的塑造,成为少年宫连接着幸福和快乐的、永远的美好记忆。 50年来,理想主义的意识形态内容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但少年宫健康成长、积极向上、欢声笑语的理想主义气质,却具有超越时代话语的力量,成为一种深厚的精神资源,并深入几代人的"成长"过程,在关爱、期待的目光中,建立了珍贵的社会信誉,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对此,我们可以作一点更具体的分析。50年代以及60年代初期,中国的少年宫建立了新中国理想寄托的基本形象。"文革"中后期的70年代,也就是"样板戏"的年代,伴随着频繁的、群众性的文艺活动,少年宫得到重视,各种歌舞、戏剧文艺汇演,各种伴随群众运动的宣传画、漫画、书法活动,以及航模、棋艺等等活动,作为以少年宫为中介的五彩斑斓的"课外活动",在广大少年儿童中间得到了蓬勃发展,成为一代人成长过程中重要的经历和深刻的记忆。当时参与少年宫活动的少年儿童,他们的子女,今天又成为了少年宫所面向的一代。伴随成长过程的理想主义的历史记忆,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叠加和积淀,所产生的深远社会作用,是我们今天容易忽视、但却是很不应该忽视的,它是中国少年宫的重要的社会化精神资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健康向上、活泼欢快而且超越时代的理想主义精神,具有无法代替的意义。
       2、改革开放以来少年宫资源状况的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大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济、文化、社会、体制等各个方面都在改革,少年宫也在不断受到挑战,不断尝试改革。总体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二十多年,少年宫的发展变化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80年代至90年代前期;第二个阶段是90年代的中、后期。 第一个阶段少年宫受到的挑战主要根源在经济方面。在这个阶段里,整个社会为经济利益所驱使,少年宫在总体上处于一种比较被动的状态,出现了不少短期行为。最直接的表现是将原有的国有固定资产如场地,进行出租,换取金钱,这是一种非常简单化的、低级的资源交换。这种做法,也许有规模上的差别,有的是整体出租,有的是局部出租,但是在全国范围上来看,都是有普遍性的。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今天,在内地不少地方仍然严重存在,例如某些少年宫竟然将一部分场地出租给别人,经营带有色情性质的歌舞厅、酒城、夜总会、洗脚城等,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除了根源于经济利益的低层次资源交换,还由于在体制上、以及在教育导向上的一些原因,使得这一阶段少年宫的定位模糊,发展方向遭受质疑,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体制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改革开放以前少年宫由财政拨款包起来的日子已经一去不返。在制度资源优势似乎一夜之间崩塌的情况下,如果在观念上受制于旧体制造成的束缚,不思转变,少年宫转型稍慢,马上就会面临严重的生存问题;教育导向方面,整个80年代至90年代前期,中国的学校应试教育占据了压倒性的地位,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几乎完全集中在学校的应试、升学上面。而一直以"课外活动"和"课外教育"为定性的少年宫,处于学校应试教育制度之外,少年宫所拥有的课外教育资源,一时间难以转化,难以适应课内应试教育制度的要求,自然在相当程度感觉受到社会的冷落。 第二个阶段即90年代的中、后期。在这个阶段里,改革开放逐步深化,国家宏观调控开始产生作用,相对滞后的少年宫改革已经走过了最艰难的时期,积累了不少教训和经验,在经济策略、体制适应方面,通过多种形式做出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努力,获得了很多有益的成果,逐渐明确了一些适应改革现实的发展模式。同时,应试教育的弊端开始暴露出来,受到社会的批评,"素质教育"的提法成为政府教育部门的口号,也得到全社会的赞同和欢迎,艺术教育成为理解 "素质教育"的浅显入口,历来以唱歌、跳舞、画画为感性形象的少年宫,重新获得了社会的青睐。少年宫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课外教育",又以长期以来建立的形象,作为一种主要的"课外教育"资源,或称"校外教育"资源,成为学校"课内教育"的重要补充。这样,少年宫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并伴随着社会文明的全面进步,跨进了21世纪。 社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上海、广州、杭州等这样的沿海城市,既有文化艺术和教育的历史性基础,更得改革开放的风气之先,思想观念和社会经济各方面都走在时代的前列。这些城市的少年宫,在90年代的中、后期,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文明城市发展的需要,一方面给少年宫事业的发展有了更大的机会和空间,另一方面也认识到少年宫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才不会被社会遗忘甚至淘汰。他们积极寻找少年宫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出路,提出了少年宫发展要背靠政府,面向市场,综合发展,走教育文化产业化模式的道路。又经过多方面的努力,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中国少年宫事业树立了榜样。因为,时代的车轮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的,走在时代前列的少年宫的今天,也许就是许许多多中国少年宫的明天。同时,这一阶段的经验总结以及对出现问题的讨论,也是进入21世纪以后制定少年宫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为此,我们以广州市少年宫近年来的发展情况为基本背景资料,就有关问题进行一些分析。 3、近年来广州市少年宫整合资源状况的分析 90年代中后期以来,广州市少年宫通过对基础设施、场所环境、制度管理、教学秩序、师资培训、活动策划等各方面的深入改革,通过整合办学条件、社会形象、师资人才等方面的资源,反映了少年宫工作在当代中国社会的代表性状况,揭示了少年宫资源结构的一般社会转换模式。对于我们构想21世纪少年宫发展战略,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90年代前期,广州市少年宫和全国其它很多少年宫一样,办宫方向不明确,存在的问题很多。首先是历史遗留问题,外单位肆意侵蚀少年宫的土地,如何收复"失地"?宫内出租场地众多,加上管理不善等原因,承租单位大钻空子,违规违约,拖欠租金、拖欠水电费,甚至以少年宫的名义到处举债,到1996年,广州市少年宫债务高达300多万元,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面临着愈经营愈亏本的局面,如何收拾"残局"?而且,少年宫内出租的经营场地杂多,各色人随意摆卖,车辆随意进出,杂乱无章,既严重干扰和影响了少年宫的正常工作秩序,影响了教学活动,又给在宫内活动的孩子们增加了不安全因素,严重地损害了少年宫的形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团市委的支持下,深入调查,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调整思路,从大局出发,提出"不要荒了自己的田,耕了别人的地",全面收复失地,清理整顿对外出租问题,并采取果断措施去落实。在几年的时间里,围绕过去出租经营中的债权债务等纠纷,先后受理官司几十宗,虽然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但我们意识到,不管怎么难熬,这是必须切除的毒瘤,否则,少年宫的一切健康发展的构想,都会流为妄语。 经过几年的努力清理,基本清空了少年宫内的商铺、酒家、餐厅、歌舞厅、招待所、大排档等大大小小出租单位,对少年宫环境进行整体规划,拆除了一些影响整体规划的建筑,限制车辆进出,实行综合治理。又整顿了财务,制止了亏损,赢得了信任,争取了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拨款1500万元改造少年宫,拆除残旧危房,重建了两幢6层教学楼,使培训课室(活动室)增至八十多间,为教学活动创设了非常有利条件。另外,投入资金搞环境绿化,在少年宫内建成了一万八千多平方米的广州少年文化广场。在大力整治基础环境的同时,我们又自筹资金,加强教学的硬件建设,给每个课室都装配了空调、投影仪、大屏幕彩电、VCD机、音响,并按教学专业使用功能设计装修课室等,使教学条件大大改善。 在营造良好环境、进行规范管理的同时,广州市少年宫努力把工作重点转到少年儿童校外培训教育活动,特别是教学改革上,探索与社会需求、市场发展相适应的校外教育模式,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少年宫校外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为此,于1997年1月创办美术学校,作为试点,积极探索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在招生问题上,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挖掘潜力,扩大招生,扩大影响。同时,重视引导、培育这个市场,引导家长达成一种认识,即小孩不来少年宫学习就是落后的观念,形成一种时尚和潮流。经过努力,在招生数量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1996年,在宫学员为三千多人,1997年猛增至近八千人,到1998年,已突破了万人大关,1999年底达二万五千多人,2000年达三万多人,2001年突破四万人。 招生一下子上来,社会上对我们的认可度也高了,名声也上来了,如果你要保持这种数量或再有所增加,就必须提高质量,否则如何保证我们的信誉?如何报答社会和家长对我们的信任?为此,我们提出"质量是第一生命线", 狠抓教学质量。数量是基础,没有数量就没有质量;质量是关键,没有质量也没有数量。 业务的迅猛发展,以及面对市场的特点,促使我们更加重视教学及质量管理工作,尤其是着力培养一支负责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此,定期组织了教学观摩、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师德教育课程、教师技艺展等,甚至派十多位教师到欧洲考察、交流;送九位中青年骨干教师到美国盖蒂艺术中心短期集训、学习等,今年暑期又将派出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前往美国哈佛大学进修学习,这都成为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促进业务发展和保证质量的有力措施。 提高教学质量是基础,同时,少年宫独有的健康向上、欢快活泼的精神面貌,是通过"活动"来表现的,是少年宫生命力的体现。近年来广州市少年宫大胆策划,精心组织一系列有意义、有影响的大活动。1997年的"六一"节,紧扣"香港回归"这一主题,举办了"穗港儿童手拉手,喜迎回归创未来"现场直播的广场式大型联欢会,邀请了香港童军、儿童合唱团、屯门舞蹈团等五个团体200多名青少年代表和嘉宾,以及我市少年儿童代表共7000多人参加这一盛大的庆贺活动。1998年和2001年,牵头组织策划并联袂香港、深圳、桂林、北京、贵阳等城市,共同举办了两届"中国国际童声合唱节",来自美国、瑞典、以色列、丹麦、斯洛文尼亚、阿根廷等多国的世界优秀儿童合唱团应邀先后在国内与多个城市的小歌手们作同台交流演出。世界合唱方面的指挥和专家,以及国内音乐专家共数百多人应邀参加了合唱节的观摩和研讨活动。国内音乐爱好者,中小学音乐教师近三万多人参加了其中有关的活动。1998年"六一节"舞蹈队在中南海怀仁堂演出;1998年12月下旬至1999年初,合唱团应邀赴瑞典参加'98斯德歌尔摩--欧洲冬季文化艺术节的访问演出;1999初由我宫发起的"反对儿童绘画考级"的活动,更是引发了一场全国美术界、教育界、新闻界积极参与的大讨论,中央电视台作了专题报道。1999年和2001年分别组织"三双眼睛看世界--中、瑞、美儿童画展与互访交流活动"及"中、墨、美三国儿童画展",先后在中国、瑞典、美国、墨西哥巡回展出;1999年7月,代表中国参加在荷兰鹿特丹举行的每四年一届的"第五届世界合唱节";1999年8月,合唱团随广州市政府友好访问团赴日本福冈市演出;1999年8月合唱团受文化部、团中央少年部和中国合唱协会邀请,在北京中山音乐堂作三次出国访问的汇报演出; 1998年和1999年车模队先后受国家体委指派代表中国到日本、美国参加"世界车模锦标赛",并在2002年荣获世界亚军。2000年7月派出艺术团到美国访问演出; 2000年5-6月美术学校又受中国美术馆邀请,在中国美术界的最高殿堂举行了《材料的幻想--广州市少年宫少儿手工劳作艺术展》,其中,更有67件作品被收为馆藏,引起强烈反响。2000年8月承办了"英特尔第四届全国少年儿童计算机应用竞赛";从1999年开始连续三年赴日本参加"亚太地区儿童大会";2001年民乐团又随市长访问英国;2002年10月赴韩国参加国际合唱界最高水平的"奥林匹克世界合唱比赛",并获二个金奖;特别是2002年五十年宫庆系列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广州市少年宫号"专列西部行活动,整体展示了广州少年宫的综合实力…… 此外,还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演出,先后组织了与革命老区的手拉手系列活动、吃苦夏令营、小主人论坛、棋艺擂台赛、暑假露天电影等活动,成功地承办了广州市学校合唱节、舞蹈节、民族民间工艺美术欣赏与创作比赛和青少年科技活动汇演等全市性大型活动,使市少年宫在全市校外教育中发挥了"龙头"作用。通过这近年来我们精心策划组织的这些大活动,在国内外造成了良好的影响,为少年宫树立了良好形象,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需求促进发展。培训教学规模扩大了,活动的规模也看到了,而且越来越频繁,少年宫原有的场所空间无论如何挖掘拓展,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在少年宫本部之外寻求新的场所,就成了非常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努力,我们争取到商家永久无偿赠送位于离市区一小时车程的从化市流溪河畔风景秀丽的流溪河山庄一万平方米用地,又争取政府投资200多万元建成了建筑面积达三千平方米,可同时容纳200多学生活动的"广州青少年营地"。现在一万多平方米的新教学大楼和教职工宿舍已经落成;一万六千多平方米的红领巾大厦、游泳馆、体操馆也已建成;"广州市少年宫艺术发展中心"也己成立,该中心集"研讨、资料、培训、交流"之功能于一体,旨在加强艺术教育交流和研究。而位于我市新的中轴线旁的"广州第二少年宫"也已立项,政府首期将投入经费约4.5亿;位于广州东部的第三少年宫也己征地90亩,并纳入规划之中。省妇女儿童中心分校、广东美术馆分校、广州艺术博物馆分校、广州市第一幼儿园分校也都健康运作;"网上少年宫"也正在策划之中。 教学质量提高了,硬件建设上去了,形象更好了,少年宫这一品牌已被大家所乐道,这要求软件的建设也不能落后,理论探讨和科研工作蔚然成风,《广州市少年宫素质教育丛书》以及各种教学VCD、CD不断出版,并逐步形成系列。 但是,所有这些事实上的辉煌,都不足以让我们高枕无忧。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十六大"以后政治文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观念的提出,以及学校教育改革的迅猛推进,社会办学力量的不断挑战,都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阶段的要求,少年宫处于一个承前启后、更新换代、继往开来的特殊发展阶段。我们知道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改进,如管理上还不够完善,师资素质有待提高,教学改革有待探索,新项目的开发还缺乏人才,理论研究非常薄弱,服务项目还需不断更新。然而,我们更应该清醒、积极地认识到,新的时代,要求新的理念。今天的繁荣,更应该作为一种创造新思维的基础与资源,从中国特色、中国国情出发,以多元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为视界,以社会进步为审视的主要标尺,以更加开放的时代为要求,去构想21世纪少年宫发展战略。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 素质教育--少年宫的大舞台 下一篇: 把握机遇 寻找发展的空间
 
首页     移动通讯网     部门社区     培训教学     公共服务     网上展览     资源资讯     少宫论坛     企业邮箱
版权所有 - 广州市少年宫 粤ICP备060277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