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媒介素养教育考察组到访广州少年宫
赞赏广州儿童媒介素养教育“融合式”“多路径”发展模式,探讨儿童媒介素养教育实践的“中国道路”
11月24~27日,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媒介素养研究基地常务副主任、浙江传媒学院媒介素养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王天德研究员带领由浙江省高校、小学和媒体组成的考察组,来到广州市少年宫儿童媒介素养教育中心和媒介素养教育子课题学校参观交流。

王天德老师一行参观广州市少年宫儿童媒体实验室
王天德老师在广州市少年宫参观了儿童媒介素养教育中心,与广州市少年宫副主任张海波以及儿童媒介素养教育中心的老师们进行了学术交流。张海波向浙江同行们介绍了,广州从2008年在少年宫率先开设小记者媒介素养课程,到将成果推广到广州12个区的13所学校;从试点学校的实验课程,到研发教材进入广东省地方课程的媒介素养教育广州本土实践道路。
张海波特别介绍了广州近年来通过少年宫、学校的课题研究,在实践中摸索出的“融入式”、“多路径”的推广发展模式。他说,儿童媒介素养教育对于广大中小学一线老师来说还是一个新鲜事物,中小学基层老师的教学任务重、压力大,媒介素养教育要进入中小学推广实践必须走多途径发展、多学科融合的道路。在作好政府顶层设计的同时,校内外衔接,家校互动,在少年宫设立独立完整的课程体系,在有条件的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在更多的学校采取与信息技术课、思想品德课、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少先队活动、小社团等多学科、多路径融入的方式普及。将媒介素养教育与学校德育工作结合起来、与学校的少先队活动结合起来,与学校的社团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同时研发让中小学老师易用、易教的教材。将学校教育、校外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走出一条新媒介时代发展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的新型社会“大教育”模式。

张海波向王天德老师一行介绍广州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开展情况
王天德老师一行还来到广州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课题的子课题学校——越秀区五羊小学和天河区天府路小学,实地考察了学校开展媒介素养课程和使用媒介素养教育教材的情况。

浙江考察组在五羊小学听取媒介素养校园实践介绍

浙江考察组在天府路小学听取媒介素养校园课程介绍
在天府路小学,当王天德老师了解到,近年来五年级的信息技术课全面采用了儿童媒介素养教材,而且实验成效非常显著时,他高兴地表示:广州的课题小学通过学科融合、活动式、社团式的多途径开展儿童媒介素养教育,走出了一条很有成效的道路,值得好好进一步总结、提升和推广,并创造出更多的经验来。他表示,浙江传媒学院媒介素养研究所愿意与广州的同行们一起进行更广泛、更深层次的科研合作。浙江省下一步也会好好总结广州等各地的实践经验,推动全省学校媒介素养教育的大发展。

在天府路小学,王天德老师接受小记者采访
王天德老师一行还在广州市天河区员村小学观摩了由广州市教育局、团市委等联合举办的“2014年广州市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工作现场会”。他认为,由政府全面推动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工作,这是“中国媒介素养教育的时标性事件”。

浙江考察组观摩广州市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工作现场会
参观活动后,王天德老师表示,此次来广州的学习交流,收获很大。在我国,媒介素养研究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在于推广。实践与推广,特别在中小学的实践与推广是媒介素养教育的成功之道,也是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应有之义。近年来,广州从少年宫到学校,都是朝着实践、推广的方向努力着,取得了宝贵经验。诸如寄教育于活动之中,寄教育于课堂之中,寄教育于社团之中,并以课题进行引领,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总结和推广的。
在交流中,大家一致认为,中国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一定要根据中国的国情。如何在实践的基础上,扎实进行实证研究,在充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立足国情,走出一条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的中国道路,是我国儿童媒介素养教育工作者的重大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