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视野,中国道路:凝聚力量探讨中国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2015年5月16日,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中广联)媒介素养教育学术指导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杭州召开。浙江传媒学院院长项仲平、中广联副秘书长周然毅及委员会的专家等15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学术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卜卫主持。我宫副主任张海波应邀出席了会议。
项院长为会议致欢迎词。他强调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出现,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及其推广意义越来越大。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应点面结合,聚焦最重要的领域。如聚焦“互联网+”,聚焦民众,聚焦地气,即媒介素养教育要为社会做一个落地的工作。目前媒介素养教育已经在国内的一些中小学布点,我们要重视推广。

张海波在发言中认为,中国的媒介素养教育从名词引入、理论研究到实践发展已有20年,目前适应新形势,急需解决的三大问题:一是学科化建设问题,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自媒体时代,传播学面临新任务的情况下,将媒介素养作为传播学转型的重要研究方向,在高校的新闻传播学、教育技术学、教育社会学等学科的基础上,进行交叉学科的研究,构建符合新媒介时代的媒介素养学科化体系。二是着力探索建立符合中国传媒环境和本土状况的中国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路径。他还介绍了广州儿童媒介素养教育近年来立足少年宫,与中小学各学科教育融合的实践道路。通过课题研究、专题教材编写,形成了面向学生、家长和老师的分层、分级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体系。三是借鉴国际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他介绍了广东教育部门已在全国实现了突破,将媒介素养纳入到地方课题实验教材的情况。
会议专家通过认真讨论,就我国当前及以后两年内我国媒介素养研究领域工作作了框架式的规制,形成了重要的共识。会议就中国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基本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会议商讨为纪念中国媒介素养教育研究20周年学术指导委员会将开展系列活动,包括:出版媒介素养研究丛书、编写媒介素养教育系列教材、召开纪念媒介素养教育20周年学术研讨会、进行优秀论文评选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