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少年宫
   
 
  公共服务
      科技馆
      爸妈义工队
      童书坊
      班级博客
      优秀文化推荐栏
      漂亮妈妈俱乐部
      童植圃
      百艺坊
      广州儿童博物馆
      红领巾议事堂
      儿童媒介素养教育中心
      成长教育中心
 
 
首页>> 班级博客>> 正文

创文工作为社会服务管理带来新跨越

Aug 2, 2011

此文章已经观看 36 次,而且有 0 篇回复
 

   全市上下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齐心协力推进创文工作,力争今年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并以此为契机整体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

  抓紧做好迎“国检”各项准备,把创建工作延伸到基层社区,确保各项创建工作达到标准要求。

  创建新型街道、社区管理服务体制机制,加快建设街道政务服务中心、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和综合执法队,整合街道管理服务职能,优化配置管理服务资源。

  完善多元化街道、社区服务体系,积极推广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大力培育和规范社会组织,努力为居民群众提供多层次多元化服务,推进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

  认真组织实施简政强区事权改革,加强资源整合,坚持重心下移,下放管理权限,增强镇级统筹管理服务能力。

  ——摘自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张广宁在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上的讲话

  本报评论员 徐锋

  今天,广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会议隆重召开,市委、市政府部署创文冲刺阶段各项工作,来自全市各条战线的干部群众参加会议,共同为创文加油鼓劲。这是广州今年3月召开创文动员大会以来再次召开同主题大会,重视程度之高可见一斑。创文为今年市委全会提出的全面推进广州社会服务管理新跨越奠定了良好基础。

  这种重视之中,投射出广州城市发展理念的转型升级。学习领会刚刚结束的市委全会提出的“四个转型升级”重要理念,不难发现它们都与文明城市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可以说,提升城市文明的过程,与广州城市整体转型升级的各方面工作都水乳交融,“创文”既是这一系列工作的抓手,又为之提供良好的市民基础与社会氛围。从“天更蓝、水更清、路更畅、房更靓、城更美”,到今非昔比的市容环境,再到令世界惊艳的亚运新貌,细览广州创文的历程,其过程便是科学发展理念的生动体现,与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打造全省宜居城乡“首善之区”等目标高度统一,更是“率先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的重要载体。

  这种重视背后,展现了广州城市文明稳步提升的执着轨迹与厚重沉淀。14年来,广州的创文之路一步一个脚印,硕果累累,城市文明神韵日益吐露芬芳——提升城市文明与“迎亚运、促大变”相互交融、彼此促进,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宜居城市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借助“争做好市民、当好东道主”、“新广州好”等活动,新时期广州人精神得到大力弘扬;市民、志愿者奉献亚运,城市之魂得以彰显,亚运期间广州人热情有礼的风采给国内外宾朋留下美好印象……近年,广州通过提升城市整体文明,强有力推动经济与城市发展、文化与社会建设转型升级,为成功举办亚运做出重要贡献;未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将继续成为推动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为广州科学发展新篇章添彩。

  这种重视之中,贯穿着广州创文征程的一条主线——为民惠民。一座城市整体文明程度的不断攀升,受惠的最终还是生活于其间的市民。纵观14年来的创文历程,亦即广州市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双双提升的过程。从大手笔治水、社区改造、道路升级,到“惠民66条”与17条补充意见、四大惠民工程,再到把社区打造成解决民生问题的“第一线”和市民享受生活的“幸福港湾”……广州创文从始至终都不是为了一块“牌子”,而是以此为契机、为抓手,以人为本、为民谋利,为人的“诗意栖息”提供坚实基础、创造良性环境。这是幸福广州的题中应有之义,今后广州也将继续从加快转型升级的高度,努力使创建工作成为转型催化剂、幸福工程与民心工程。

  从“小变、中变、大变”到亚运工程,从“西关小屋”到日益丰富的“广州人精神”,这一切都与“创文”无缝连接,令广州城市脱胎换骨,为人们带来一个新广州、新家园。我们坚信,在即将到来的迎国检工作中,广州人一定能继续发扬14年来创文的优良传统,努力补齐现实“短板”,在创文决战决胜之年交出一份满意答卷,为广州社会服务管理带来新的跨越。

  创新服务管理让百姓共享成果

  近日,广州市积分制入户公示名单正式公布。1000名外来务工人员从2901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公示期后将成为首批积分入户的“新广州人”。

  千位外来务工人员将饮“头啖汤”,赶上“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服务管理”的浪潮,成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幸运儿,对于那些仍然逡巡在城市门槛外的外来务工人员来说,也是一个福音。新近召开的市委全会明确提出,切实落实改善民生实事,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群众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外来务工人员积分入户,是“热点民生”,也是贯彻这一理念的生动诠注。

  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服务管理的对象是百姓。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政府是舟,百姓就是水。政府的任何工作,都离不开百姓,社会建设和社会服务管理也不例外。因此,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服务管理,必须以百姓的满意度作为自己工作的风向标,以百姓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工作围绕百姓开展。相信百姓,发动百姓,着实提高他们参与社会建设、社会服务管理的意愿,实现政府与百姓间的良性互动,从而实现善治。

  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服务管理,目的在于保障民生,让百姓更好地分享发展成果。悠悠万事,民生为重。政之兴者,民生为首。民生所指,人心所向,国运所系。民生最实际,也最有说服力,抓住了民生,就赢得了民心。因此,民生是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服务管理的着眼点与着力点。

  衣食住行是民生,生老病死是民生,就业社保教育也是民生……民生主题既宏大又琐碎,大到经济政策,小到马路浸水。解决民生问题,需要决心、耐心,还要有热心、细心。我们的领导干部,要有眼睛向下、俯下身段的决心,有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耐心,有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热心,还要有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的细心。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只要顺民意、暖民心、解民忧、增民利,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创新社会服务管理便能事半功倍。 

  (连海平)

  以服务带管理,融服务于管理

  广州面向流动人员征收的2.5元/月/人的治安联防费,很快将成为历史名词。近日,好消息传来:广州叫停流动人员治安联防费,正式通告即将发布。

  这无疑是创新社会管理的实在体现。创新社会管理,须推进政府职能由管理向服务转变,为群众、为企业、为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在落实这种职能转变中,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又是其中的核心内容。

  城市的转型和社会的发展,改变了基层社会结构,曾经的“单位人”变身为“社会人”,以前由单位包揽一切的社会管理模式,转移到社区和镇村。因而,如何更好地服务管理这些“社区人”,构建新型社区服务管理模式;如何更好地帮助“新广州人”更好地融入到广州发展中,当是基层社会管理的突破口所在。

  广州在基层社会管理上的创新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并摸索出了一些成功经验,像越秀、海珠、荔湾等城区的街道社区均派驻有“两代表一委员”,深入社区调查,了解民意民情;创造性地在社区进行“五个一”建设:今年所有街道和镇将建设一个社区服务中心、一个小公园、一个群众文化娱乐场所、一个卫生服务机构和一个治安视频监控中心;今年4月,广州在全市推广各试点的成功经验,全面开展社区改革,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

  这种社会管理的创新之处即在于——找准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的突破口,以服务带动管理,融服务于管理之中。服务本身就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管理,服务意识改变了,社会管理就有了推动力;服务变好了,不仅会改善管理,还会推动管理升级。以停收治安联防费为例,把服务流动人员放在首位,改变了管理就是硬邦邦的收费思维,意味着对流动人员将从“管理控制”转向“服务管理”,服务很好地融入管理之中。

  社会管理本质上就是要提供公共服务,为此必须坚持重心下移,下放管理权限,增强社区和镇级统筹服务管理能力。要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放到社区和镇村,不能再走“小马拉大车”、 “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老路。只有这样,社区和镇村才能成为百姓享受高品质生活的“幸福港湾”。  

上一篇: 中学生致信市文明办谈创文 下一篇: 基本涉外礼仪 在生活中实用性一样很强
 
首页     移动通讯网     部门社区     培训教学     公共服务     网上展览     资源资讯     少宫论坛     企业邮箱
版权所有 - 广州市少年宫 粤ICP备06027725号